对联知识学习讨论帖----转发自己内网学习帖一篇
本帖最后由 猪哥不靓 于 2013-11-5 22:54 编辑对联,亦称楹联,与诗、词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上一种特有的文学载体,它的产生和汉语汉字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对联,内容深刻,文学艺术性很高,非常感人,令人读后不忘、并能广泛流传。
对联的历史悠久。“唐宋律赋,蝉联相续”。从其字句对称与平仄相错的格律来看,可能还受到六朝时期产生的骈体文的影响。对联的韵律是律诗和骈赋文等多种文学形式的规则有选择性的结合运用的结果,但它的规则却是自成体系,与律诗和骈赋文等几种文学形式的规则,都有所不同,是独立于这些规则之外的又一种规则。这种规则运用于对联之中,便奠定了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具有其它文学形式不可取代的地位。
对联成型于唐宋,明清达到鼎盛并一直燎原至今。特别是我记得有几年,由于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征联活动,把对联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各行各业都可见到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致现在全国各地的对联爱好者,包括不少外籍华人,借助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交流方便的互联网,自发成立、组织了各种楹联学会、联苑论坛,让对联这朵独特而灿烂芬芳的文艺之花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焕发了绚丽的光彩。
“作对”与“吟诗”并称,可见二者有共同的特点。但对联独特的规律,因为是千百年来社会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的大浪淘沙中得以幸存下来的,所以历来联家都心领神会并自觉遵守。好比我们现在遵照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制度》,科目及平衡关系就是那样规定的,在没有发布更权威的准则之前,你就得按照规定操作。为什么“八股文”会被狠狠踩上几脚后打入地狱,就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创作发展,在“优胜劣汰”的进化潮流中被历史抛弃。
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而今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也就是“联律”。写对联要求合联律,联律不要了,对联的本质就会失去,对联本身也就会逐渐消亡。
联律不是随意制造的,这里有必要先纠正一下论坛里一部分人的片面认识,我们对诗词对联规则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从自由散漫习惯了到逐步清晰的认识到,诗词对联格律的基本规则是必须遵循的。我记得当初也跟师傅郁晴抱怨过:烦躁死了!简直就是戴上桎梏在跳舞!但当自己逐步学习慢慢深入的时候,我才发现,因为自己的散漫不懂就诋毁规则的必要约束是多么的浅薄!
《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需切响”。古代的宫商角徴羽,称为五音,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阶1234567吧,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论坛里的佛家弟子“焚琴煮鹤”坛友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懂古琴。沈约说的上面那话,翻译一下大概意思是:宫商声,大而不尖,徴羽声,细但是音尖,用在诗文对联上,宫商是浮声,也就是平声;徴羽声,切响,指仄声。平仄必须要交替使用。沈约认为:“妙达此旨,方可言文”,可见平仄的交替使用,在诗词对联中是何等重要。
有本书叫《文心雕龙》,相信很论坛里很多人都涉猎过,我记得以前有个坛友还发了一篇有关《文心雕龙》的帖子,具体是谁和什么内容现在不记得了。作者刘勰在书中的《声律第三十三》这一章里,进一步阐发了沈约的声律理论,他说“宫商响亮。徴羽低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迭......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杨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用比,许其际会。则往复来连”。飞即宫商,沉即徴羽,这段话翻译的大致意思是:宫商的音强,指羽之音弱。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分为飞扬和下沉,也就是强弱两种,音响有双声和迭韵,都用仄声字,虽然也有声响,总象断而不续似的;都用平声字,声音就会一直高昂而无转折。把平仄声配合使用,声音就会象井上的辘轳那样上下圆转。
刘勰又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属笔易巧,选和至难”。就是说没有平仄交替,是谈不上声律和谐的,要做到措辞工巧比较容易,要做到声律和谐则相对困难。
要求合乎联律,并不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写对联,都必须百分之百的做到,更不是说稍有打破就不是好对联,在特定意境表达需要使用的词汇别无二选的情形下,偶有打破或者是局部打破,只要不伤大体,是允许的。象这种被打破的现象,真正懂读作者对联意境的人,不但不会苛求指责,相反还会叹服。举个例子说明:黄兴挽宋教仁的一副对联: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均,我说确是袁世凯。
----象这种情况,平起仄收,就是“宋教仁”与“袁世凯”这两个人的名字谁也没办法更改,也许会有人自作聪明:上下联换个位置!但是,中国的礼仪习俗挽联都是逝者名字放上联的。这就是特定的情形,如果谁再老学究似的指责:出律了!平起仄收!那就是顽固与浅薄。但是我们不能够把这种特定的情形当着是普遍规则来界定而本末倒置。
所以说,遵循格律,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读死书、穷讲究。在基本格律的同时,还有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变通”、“拗救”、“宽对”等多种灵活方式进行创作。既然你注明了是诗、对。那么其相应的基本格律还是要注意的吧?任何体裁的文艺形式,都有个基本的条条框框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不大好理解,那么我举个大家现实生活中都耳熟能详的例子加以佐证:
比如周末了朋友打你电话三缺一,玩麻将50元一炮,打麻将的吃摸杠碰和点炮、被摸了要开钱的基本“格律”就不用我重复了吧?但是,如果你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偷牌;用手上的五六筒吃上家的四七万;用幺鸡和二饼组合捉别个三条的炮;你摸牌的时候偷看了另一张牌、而你根据牌型断定上家就糊那张牌,你放一张牌不许对家碰,以防上家自摸;等等,就是置玩麻将基本“格律”于不顾,为所欲为。如果玩麻将你经常犯类似的“格律”,就再也没人跟你玩了撒!但是,如果你牌品很好,而手气实在是清早出门踩到狗屎糟透了,一把都没糊口袋里的2000元就和你说了拜拜,又被人家摸一了把要开钱,没钱了怎么办?人家就会允许你犯“格律”,可以不开钱,你要是既犯“格律”、又还开不出钱,人家一较真,就会让你下不了台~~
回到正题来。对联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艺术也是由不成熟逐渐走向完善,这个扯远了没多大作用,爱好者自己了解一下就行了,个人体会: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提高自己的成联应对水平,离不开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对联的规则是什么,自己在对联创作的时候要有所遵循。你自己先把基本理论和规则掌握了,那么你在请教和探讨学习的时候也才能更好的领会与分辨。你自己完全不懂,只大致知晓对联的皮毛,一来人家说什么你云里雾里,也就不会针对性的提出你要请教的问题。比如资深的记者们,看似平淡无奇的提问会让答记者问的人在回答时候人很小心翼翼的。二来如果你请教的所谓“大家”,对方根本就是半桶水,他自己都二百五,他指导你的都是按照他自己想当然的认识,蒙对了还无伤大雅,歪理邪说你自己分辨不出来,还当成了金科玉律,你再按照这个“金科玉律”去创作,甚至探讨指导他人,就是误人误己,走入歧途~~
二是作品创作。作品创作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知识,按照对联基本格律规则试写点合乎联律的作品,就是一步一步的来,在创作的时候对比学习掌握巩固上面说的第一个方面,逐步提高。不要走都还没稳健就学跑,甚至跃跃欲试着飞,欲速则不达。在羽毛未丰的情形下,好高骛远的飞翔,会摔得很惨的。
当然,我们不是专门从事对联创作的作家,都是业余爱好自娱自乐。任何文艺形式,都离不开生活的源泉,佳句妙联,日常生活灵光一现偶得的情形比较多。一般堪称上乘的作品,不是那么容易就创作得出来的,我很自知之明自己是无法企及的,只能欣赏和借鉴。所谓上乘作品,就是指立意高远、健康的思想内容和比较完善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而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指的就是合乎联律或者基本合乎联律。(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什么是联律作相应讨论)
我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工作和玩耍。比如我们的国税论坛,工作之余,就可以业务交流咨询、扯谈、相互挖苦、闲聊港点鬼话、哄妹妹玩等等,正如夏日无眠所说,大家在紧张工作之余的如摄影、藏石涂鸦等一点小爱好,都属于草根文化,各版块间都不乏同事间于生活中偶的“草根”精美作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添了大家很多的乐趣。我之所以写了几篇有关学习心得体会的帖子,目的亦在于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再一个,论坛里为了所谓的思想领域问题吵架了很久,我一言都没发。大家自我反思想一想:我们彼此间没有责任和义务包括能力去改造对方的思维,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狗吃屎的思维是与生俱来的的,你虽然爱动物爱狗,愿意花钱给它买肉吃而不想它吃屎,但是狗看到屎,它的本能就要冲上去朵颐。就如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济公》,里面有个爱吃鸡屁股的乞丐,当他的面前堆满金元宝、面对满桌山珍鲍鱼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盘鸡屁股,你耐他何!我观战了许久,一架场,两方的主旨就不一样,都是试图彻底说服对方为目的,没有一个相互默许首肯的观点以便达到求同存异的结局,哪怕是双方可以降低点标准就能接受的观点,因为是从对方口里说出来的,那么我就要引经据典甚至是寻找“特例”来打倒你!一在指责另一方被洗脑、顽固不化的时候,都没有反过来来想一想自己就是顶着一花岗石脑袋在和对方辩论。其结果,无非就是南辕北辙~~~~~~
多草根、少吵架,爱生活、爱拉芳。愿我们的论坛新版新面貌,大家开心愉快! 对:形式=外表
联:内容=灵魂 学习学习,问好猪哥
页:
[1]